协会动态
您的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- 信用动态- 协会动态
信用赋能服务消费: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新引擎
发布时间:2025-08-18 00:00:00    访问量:297    来源:绵阳市社会信用促进会 李璧良

摘要

在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“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”与“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”的战略背景下,本文基于全国12省市试点数据,构建“信用价值—消费场景—政策协同”三维驱动模型。研究表明,信用机制可提升服务消费转化率23%-37%、降低交易成本27%-41%,但亟需破解数据孤岛、监管碎片化、金融支持不足等堵点。本文提出全国信用消费云平台建设、场景化金融工具创新等可操作性方案,为释放服务消费万亿级潜能提供实施路径。

 

一、政策引领:信用成为服务消费的核心基础设施

 

二十届四中全会将“服务消费扩容提质”与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”列为经济工作核心任务,标志着信用体系从风险管控工具向消费升级引擎的战略转型。其内在逻辑体现为三重突破:

服务消费迁移:文旅、养老、教育等服务消费占比突破52%,亟需信用机制降低交易摩擦;

市场壁垒破除:区域信用数据互认率不足40%,需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激励规则;

政策工具创新:通过“信用+数字人民币”“信用+再贷款”等组合拳激活消费潜力,河北联合央行推出年利率3.2%的服务消费再贷款,首批投放200亿元;

   数据印证:2025年信用激励型消费场景交易额同比增长67%,显著高于传统消费增速。

 

二、场景裂变:信用价值在服务消费中的分类赋能

 

信用价值通过分层评价体系重构服务消费生态,形成四大核心场景:

 

(一)文旅休闲:信用即通行证

杭州钱江分模式:构建“信用分-消费权益”直接兑换机制,市民凭信用分(≥650分)直享酒店住宿9折、热门剧目购票优先选座等56项权益,上线首日访问量破5万人次,复购率达48%。

泉州鲤城实践:商户门前张贴“信用二维码”,游客扫码实时查看信用评级、后厨监控、投诉渠道,倒逼1800家商户提升服务质量,春节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5.7%。

 

(二)健康养老:破解信任困局

山西信用挂钩补贴:养老机构信用评级与政策补贴直接联动,A级机构获运营补贴上浮20%,推动43家机构完成适老化改造。

河北信用支付创新:“信用+长期护理险”实现参保人凭信用记录免押金入住,结算周期缩短60%。

 

(三)数字服务:轻量化交易革命

智能合约自动履约:数字人民币叠加信用智能合约,实现网约车“行程结束自动扣款”、家政服务“满意后付款”,降低交易纠纷率41%。

数据资产信用化:招商银行“技术流”体系将企业数据资产转化为授信额度,科创企业凭专利、研发投入等“软实力”获取低成本资金。

 

四)共享经济:重建共享秩序

共享住宿、设备租赁领域通过动态信用评价替代押金。云南恒丰银行“客栈贷”基于商户信用数据放贷,推动民宿入住率提升至82%。

 

1、表:信用消费四大场景效能对比与落地要点

微信图片_20250818101615.png

三、创新实践:国内标杆案例的三重突破 

 

(一)杭州钱江分:从积分到消费货币的跃迁

全域渗透机制:覆盖医疗、交通、文旅等8大领域,1信用积分=1元消费抵扣,形成“守信行为-积分累积-消费增值”闭环。

动态激励设计:设立“信用成长值”,志愿服务、环保行为等可提升信用等级,增强用户黏性。

 

(二)山西“信用代证”:制度性交易成本革命

一纸代多证:企业通过“信用中国(山西)”平台一键生成专项信用报告,替代40个领域违法违规证明,办理时间从7天压缩至10分钟。

修复标注机制:已修复失信信息在报告中明确标注,避免历史污点永久影响融资,中小企业获贷率提升32%。

 

(三)河北“政银联动”:金融精准滴灌

再贷款定向注入:商务厅与人行建立服务消费企业白名单,对餐饮、家政企业提供年利率3.2%的专项信贷,通过“数据筛查-银企对接-资金追踪”闭环确保精准直达。

数字人民币融合:在文旅消费券发放中嵌入智能合约,实现资金定向核销与防挪用。

 

四、体系性堵点与深层挑战  

(一)数据孤岛:全国统一市场的基础缺失  

地方割裂:78%的市级信用平台未接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,跨省互认率不足40%;  

标准不一:各省信用分算法差异大,杭州钱江分与福建“茉莉分”无法等效兑换。  

 

(二)监管碎片化:执法差异削弱信用公信力  

区域裁量权偏差:同类型消费投诉在A省处罚10万元,B省仅警告;  

协同机制缺位:跨部门信用奖惩未全覆盖,某失信企业在文旅受限却仍获银行贷款。  

 

(三)金融支持不足:政策工具尚未精准触达  

信贷歧视:文旅企业轻资产特性导致贷款拒批率高达65%;  

风险分担缺位:信用保险覆盖不足,金融机构慎贷惜贷。  

 

(四)认知错位:消费者与商户的双向误区  

权益盲区:仅31%消费者知晓信用分可兑换消费优惠;  

投机行为:部分商户刷单伪造信用记录,扰乱评价体系。

 

 五、破局路径:构建全国信用消费统一大市场  

(一)基础层:构建全国信用消费云平台 

全国信用消费云平台架构

微信图片_20250818101624.png

打通各省市信用平台数据接口,制定《信用信息跨域共享技术规范》;  

推广重庆“两码互核”经验:企业/消费者持全国通用“信用码”,执法端扫码实时核验信用等级。  

 

(二)监管层:强化统一执法与动态评级 

建立“消费信用负面清单”:对欺诈、强制消费等行为实施全国联合惩戒;  

推行“信用修复快速通道”:轻微失信主体完成整改后3日内信用标识更新。

  

(三)金融层:创新政策工具组合  

 扩大“服务消费再贷款”规模,定向支持文旅、养老企业,利率锚定LPR下浮50基点;  

试点“信用消费保险”,金融机构按信用评级差异化定价保费。  

 

(四)生态层:深化消费者教育与商户激励  

  政府联合平台开展“信用消费月”,发放区域性信用消费券;  

AAA级商户给予税收减免、评优倾斜,如泉州“星级诚信商家”评选。  

 

结语:让信用成为流通的消费货币

当钱江分的文旅折扣点亮市井烟火,当山西“信用代证”取代一摞证明,我们见证的不仅是技术赋能,更是一场消费文明的重塑。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的统一大市场蓝图,亟需以信用为针、数据为线,缝合割裂的区域消费版图。建议2026年前在20个城市开展信用消费城市试点,构建“信用即资产、失信必受限”的生态体系,释放服务消费万亿级潜能——这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,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信用答卷。  

未来已来:信用不再只是道德标尺,更是流通于市井巷陌的消费货币——它藏在杭州人手机里的文旅优惠,写在泉州商户门前的诚信星级,也终将镌刻于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石之上。  

 

 

参考文献

[1]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“十五五”规划与经济工作. 新华社, 2025.7.30

[2] 山西省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实施方案. 山西经济日报, 2025.7.25

[3]钱江分信用消费平台上线文旅专区. 每日商报/同花顺财经, 2025.7.29

[4] 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筑牢公平基石. 中国经济时报, 2025.7.30 

[5] 银行业赋能国内大循环实践. 农村金融时报, 2025.7.28

[6] 商务金融联动助推服务消费发展. 河北省商务厅, 2025.7.28 

[7] 泉州鲤城信用建设激活文旅经济. 东南网, 2025.7.28

[8] 河北省商务厅.商务金融联动助推服务消费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. 2025.7.28  

[9] 国家发展改革委.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. 2025.6.27 

[10] 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》.新华社 2025.6.26  

[11] 杜丽群.“信用代证”改革赋能中小企业融资研究. 中宏网, 2025.6.24  

[12] 商务部等10部门.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经验.商务部2025〕397号  

[13] 泉州鲤城:以信用建设激活消费动能 .泉州市发改委  2025.3.17